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义终至(上)(3 / 5)

那些回忆,惧怕回到那个噩梦之地。这是一种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的痛。孟亮原先的想法是谁都不说,自己默默把这份痛苦承受过去。但没想到......自己这位连老人机都不会操作的父亲,居然在这件事情上,展现出了堪比侦探的敏锐判断力?随后孟东国心疼的看了眼孟亮,叹息一声:“儿子,你有这种心理负担为什么不早说呢?”“你爹我是没啥能力,但这种事两个人抗总比一个人憋着要好吧?你.......”结果讲着讲着。孟东国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:他只是个高中都没毕业的管道维修工,让他来做心理辅导实在是有些难为人。于是父子二人就这样沉默了好一会儿,最后还是孟东国开口了:“儿子,你真不想坐那条地铁?”孟亮沉默片刻,眼中闪过了一丝挣扎。但最终还是......点了点头。孟东国见状胸口起伏了一下,深吸一口气,果断道:“好,不坐就不坐,没什么事儿的,咱们打车去最高检!”说这话的时候。孟东国的心中却闪过了一丝苦涩——其实他更希望见到孟亮回答一声否。毕竟他这人虽然没什么学历,但一些道理还是懂的。他曾经听小镇上的老中医说过一句话:悲则气消,惊则气乱,恐则气下。意思是悲伤会让人的‘气’消散,惊慌会让‘气’紊乱,恐惧则会让‘气’下沉。眼下孟亮三者皆具,显然不是件好事儿。而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,自然就是去面对恐惧。当一个人可以平静的正视自己创伤的时候,就代表着他对那件事已经释怀了。因此孟东国无比希望孟亮能选择去坐一趟八通线,即便是戴着口罩躲在自己身后,也比单纯的逃避要强。但是......孟东国又担心强扭的瓜不甜,坚持下去反而会对孟亮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。因此他只能遵从自己儿子的意愿,把地铁换成了出租车。十分钟后。整理好仪表的父子二人离开酒店。他们在最近的一个巴士停靠点打了一辆出租车,驶向了最高检所在的北河沿大街。...........与此同时。与最高检相隔仅有2.1公里的最高法总部。徐云则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来到这栋华夏最高审判机关的大门外。说来也挺其妙。昨天燕京医院,今天最高法。短短两天之内。徐云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自己上辈子无法取得的‘成就’。可惜光环没有steam那样的成就系统,否则高低能奖励一些啥玩意儿。接着徐云将这些跳脱的念头驱散,饶有兴致的参观起了审判大楼这栋建筑。在最高法被判过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。审判大楼正门台阶共计31级,台阶上长有一棵皂角树——树生长于台阶之下,位于台阶第15级之北侧。这棵皂角树的来头可不一般。它是编号为的国家一级古树,已有数百年历史,传闻是纪晓岚所种。它见证无数硝烟、烽火,听过侵略者的枪炮声与国人救亡图存的呐喊。在最高法成立之初。因办公场所不足的缘故,最高法经批准拟建设新的审判大楼。而这棵皂角树,便恰好位于大楼建设图纸蓝线内。当时项目的决策者面对这株古树的时候,显得十分犯难:皂角树的树龄很高,将老树迁至别处,移植不当或将导致古树死亡。一级古树明确受法律保护,而法院作为审判机关,又是法律精神的守护者。司法者若不能率先垂范,司法何以立信于国民?于是经过讨论。最终方案为古树就地保护,建筑物向后移动5米,台阶凿洞。于是乎。这颗古树如同一位哨兵,伫立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大楼的第15级台阶上。从那以后。这棵古树也成了最高人民法院鲜活的司法图腾,许多法官为之谱写了诗歌。比如葛行军先生的那首《皂角树赞歌》,写的便是这颗树。与树合影也逐渐成为了老法官退休、基层法官参观、宾客到访时的保留项目。连法学院学生到最高人民法院实习,亦以“相逢皂角树、梦圆最高法”为集结令。于是徐云也蹭了个便利,请工作人员给他与皂角树留了个影。拍完照后。工作人员便带着徐云走进了大楼内。比起外部皂角树的柔和,审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