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中。
随着靳向前的一声令下。
另一间操作室内。
一位操作员迅速按下了一枚红色的按钮。
过了片刻。
操作员面前的显像屏上,代表着某个数值的长条开始逐渐升高:
1%..
7%..
26%..
49%..
61%..
而这个数值对标的气体名称便是
N2。
化学老师还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知道。
N2,指的便是氮气。
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,也是一种很知名的保护气
体。比如在冶金还有航空航天领域中,氮气便经常充作安全保护气或者清洗气。还有大功率的白炽灯,内部填充的也都是氮气:
可以防止钨丝被氧化,从而延长灯泡的寿命。
眼下靳向前下令对实验室内注入氮气的目的,自然也是为了将室内的氧气排干,防止铜殿内部的文物氧化。
当然了。
看到这里,可能有同学会产生一个疑问:
为什么不用氩气呢?
毕竟氮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,而且氩气的价格也不贵来着。
答案很简单。
因为铜殿内部还有一个金丝楠木的内壳呢。
金丝楠木不同于其他木材,它的表皮分子是一种网状的立体结构——这也是它具备耐久性和耐腐蚀性的核心原因。
氩气虽然也能起到保护效果,但氩气做载气却会破坏这种立体结构——这涉及到了压力差情景下的自吸问题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和窗户充氩气可以增加隔热性能是一个道理。
只是一个好一个坏就是了。
因此出于保护角度考虑,靳向前他们这次还是使用了氮气。
二十多分钟后。
靳向前的耳机里传来了操作员的汇报声:
靳向前闻言点点头,走到另一处区域,对着一个固定在墙上的通讯器说道:
室内的翁同再次朝他竖起一根大拇指,从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了一根喷枪。只见他鼓捣了几下喷枪的方位和枪管,接着按下了启动按钮。
没过几秒钟。
喷枪中便喷射出了一股乳白色的***。
见到这股***的瞬间,徐云便忍不住轻咦了一声。
这股膏剂说它是泡沫吧又没那么蓬松,说它是乳胶吧又没那么粘稠。
{();} (ex){} 似乎有点类似牙膏?
就在徐云脑海中冒出这道稀奇古怪的念头同时,他的耳边再次响起了靳向前的介绍:
翁同在通讯器那头沉默了一会儿,方才缓慢而又坚定的给出了回复:
靳向前等的就是他这句话,闻言立刻大手一挥,下令道:
唰
靳向前话音刚落。
早就等候在操作室的操作员们立刻行动了起来。
翁同和童怀军也迅速开始准备起了无水液相脱酸环节。
这一步可是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。
众所周知。
华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,其中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大量的古籍、档案等文
献。这些文献记录了先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和世事变迁,是社会和科
技发展的见证。
然而作为这些珍贵文献的主要材质,纸张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。
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的冲刷、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之后,难免要面临着大限
的到来。
而在影响纸张寿命的因素中。
影响纸张耐久性、促使纸张老化加剧的最主要原因便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