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门阀藩镇(2 / 3)

过河卒 莫问江湖 3190 字 6天前

者说江南没有动力北伐,更愿意在安乐窝中,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再多便无所求。毕竟苦寒之地看到花花世界要心动,想要占为己有,并付诸于行,反过来花花世界看到苦寒之地,只会嫌弃,便没有这样的动力。

要不怎么说退居东南是偏安,没有这么好的物质条件,便没有偏安的思想基础。

在历史上也多有例子,比如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等等。

还有就是地方实力派的问题。

中央无法动员足够的人力物力,又要保持整体实力,或是对外施加武力,或是对内平叛,唯一的法子就是放权,让地方实力派坐大,然后依靠拉拢手段和过去强大的惯性,使得这些地方实力派在中央还稳定时对中央保持一定的忌惮,双方合作。

但这种行为太可怕了,一个操作不好导致制衡失败便是天下大乱。

如今已经乱了,齐玄素真切体会到了大齐玄宗的困境。要么渴死,要么饮鸩止渴。

大齐之败,不在于玄宗、肃宗,而在于明空女帝。

在明空掌权时期,府兵制度就已经开始崩溃,所以女帝时期,对外战争接连失败,导致大齐疆土不断缩小。

这在玄宗上位之前就已经很严重了:南疆基本沦陷,只剩下北疆还在勉力维持,女帝虽然花费了很大力气收复南疆安西四镇,但更严重的失败在辽东地区,明空基本丢掉了整个东北,不但太宗高宗两代人才拿下来的高句丽完全丢失,甚至连辽西走廊也丢掉了,榆关以东完全易主。

这样的大败,放在大魏年间几乎就是灭国之祸,只是因为大齐的京城位于西京,距离较远,才显得不那么严重。

到了中宗时期,更是全面崩溃,西北战线已经压过了凉州。

玄宗上位之后,本质上是个裱糊匠,为女帝收拾烂摊子。府兵制崩坏,便用募兵制,也就是让节度使们自行招募“牙兵”。如此一来,至少在表面上恢复了大齐的武德,玄宗重新收复了辽西地区,重建安东都护府,在西北方向安西都护府击败吐火仙,把阵线反推回去。

一时间玄宗似乎一扫女帝留下的祸根,再造大齐,重现太宗荣光。可募兵制的问题就在于放权,是饮鸩止渴,有重大隐患。

于是地方实力派变为藩镇割据,不断坐大,终是导致了玄宗晚年的大乱。许多人说这场大乱是因为玄宗晚年昏聩所致,那只是表象,就算玄宗不昏聩,待到玄宗一死,该乱还是乱。

其实早在女帝年间就已经埋下了种子,只是在玄宗晚年终于果实成熟落地而已。

玄宗之骂名,有一半是帮明空背的。明空本质上是寅吃卯粮,却不管卯粮吃完之后还有什么可吃。

明空其人,除了以女子之身成为皇帝有些意义之外,其余皆不足道。也多亏了一个女子身份,再加上道门提倡平等,为其粉饰,使得后世还有些拥趸,鼓吹其功绩。若是男子之身,怕不是仅仅比叫门天子好上些许。

自古以来,不怕抢班夺权,太宗杀兄囚父,仍旧万民称颂。就怕抢班夺权又丢土失地,内乱不休,便要遗臭万年。

以史为鉴,七代大掌教以平王东迁来为五代大掌教翻案,齐玄素也要以玄宗为鉴,避免道门为了平叛而陷入藩镇割据的问题之中。

至于张拘成,当然是升了,而且是高升,跳过下六堂的掌堂真人一跃成为九堂之首的掌堂真人,不过考虑到张拘成和三储君是差不多的年纪,更是天师候选人,慈航真人都升平章大真人了,他现在出任首席参知真人倒也说得过去。

既然天师、慈航真人都同意了,那么齐玄素为了顾全大局,也不得不同意。这无疑印证了一句话,顾全大局的时候多半不在大局里,哪怕是大掌教也不例外。

不过具体落实这个人事变动还要等到齐玄素闭关出来。

对于齐玄素而言,“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