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41 章 141(4 / 7)

重回七零 全文免费阅读 21919 字 2024-01-09

家,前省长,女市长,各类大企业家云集,安然这个三十七岁的风韵犹存的婆婆,也跟着好生风光了一回。

婚礼后半个月,文篮就在一个很平常的,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悄无声息地出国了,因为两口搬出去住,不怎么回家吃饭,安然也不知道,是某一天正好去省委办事,顺道就去看看他们,谁知家里早已人去楼空。儿媳妇回京市参加学校毕业论文答辩倒是跟她了,文篮啥时候出去却是谁也不知道的。

你就吧,这两口保密工作做得,安然都不知道啥了。

以前嫌他烦,老觉得他办事不着调,可自从搬出去吧,安然又不舍得,好像自己护在翅膀底下的鸡仔就这样展翅高飞,再也追不上了一样,家里每到饭点,就会怀念那个大碗吃饭大口喝水饿死鬼投胎似的儿子。

以至于安然干啥都不得劲,真有种空巢老人的寂寞感,尤其是最近老宋也去苏联了,野准备毕业答辩,很快就要去麻省理工攻读研究生,这诺大个家里只剩她一个人。

别像萧若玲李艾一样找回自我,过上花枝招展的中年女性好日子,就是吃饭她都吃不香。

账上的钱,她想了一段时间,也没想出来个怎么跟下岗工人结合的法子,总不能直截了当发钱吧?那样给谁发不给谁发的标准是什么?会不会引起社会不稳定?再了,发点钱能干啥呢?顶多也就是几顿饭就吃完了,可真正需要用钱的地方却还多着呢,到时候他们还能从哪儿拿钱呢?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安然决定把账上这点钱拿出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。

班子对她的建议倒是很赞成,问题是创造一些什么岗位呢?毕竟现在的东纺规模已经很大了,再增加工人的话,成本也会随之而来,然后高额成本之下,利润空间被压缩了怎么办?而且,员额的增设跟厂子规模、计划、岗位设置息息相关,不是随便想增加就能增加的。

为这事,还过了好几次会,众人各抒己见。譬如,有的人增加在后勤、食堂、仓库等部门,正好下岗的很多职工都是中年人,这没啥技术要求。有的增加在生产车间,主要是吸纳轻工纺织这一块的下岗工人,肥水不流外人田。也有的需要优先考虑年轻人,因为他们劳动能力强,能继续工作的时间比较长,从用人成本上来“划算”……但最终好像都不能服其他所有人。

于是,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足智多谋的安厂长身上,“厂长你光听咱们,你也呗?”

自从跟丽娟结婚后,安然就把卫东安排去做销售部的经理了,自己的秘书则是由李华来当,就是当年给野补习英语的大学生。大讨论时被安然所折服,后来干脆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进了东纺,几乎是卫东手把手带出来的,也很机灵,看大家氛围轻松下来,忙给他们茶杯里加水。

安然看向卫东,“卫东,你来,最近咱们产品的销售情况怎么样?”

卫东苦笑,实话,不太好。

看见他们能挣钱,全省很多纺织厂也开始向他们靠拢,兼做服装,这就省了一道原材料成本,比普通服装厂成本低,自然就能多挣钱。同时,外面的私营服装厂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一脚踩下去能踩到两个服装厂,反正谁都能夹个人造革皮包当老板。

同类竞品太多,客户被分流,东纺的销量确实不如以前。

当然,这种“不太好”是相对于去年的巅峰时期来的,那时候电视广告效应正是最好的时候,全省男女老幼都知道石兰省有这么个服装厂,里头的服装又好看又便宜,质量还倍儿棒,穿两年都穿不烂,孩子们也对那句广告词耳熟能详,几乎是才播头就会尾,朗朗上口。

去年一年的销量就抵得上省内其它所有服装厂的总和,那钱就像不是钱,像水一样哗啦哗啦往厂里账户上流,工人工资刷刷刷地涨,每一个东纺人走路都是飘的。

那时候多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