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女太监退下。 董若笙冷冷一笑:“皇后不礼你的佛了?” “皇上龙体有恙,本宫自然要来探望。倒是你,不是一向冷淡吗?”皇后反唇相讥。 手中绣帕擦擦唇角,董若笙眉眼冷冽:“皇后说笑,妹妹哪敢啊。” 皇后转头紧盯:“你不敢?你不敢谁敢?贵妃妹妹,是吧?” 剑拔弩张,气氛压抑。 姚不为端着药匆匆进来:“皇后娘娘,贵妃娘娘,药来了。” 皇后伸手:“本宫来喂吧。贵妃妹妹可以回去休息了。” 董若笙自然不可能走:“皇后姐姐侍疾,做妹妹的岂敢回去休息。” 姚不为躬身:“皇后娘娘,贵妃娘娘,要不还是老奴来吧。” 皇上身边的红人,自然给三分颜面。 皇后起身,董若笙让开几步。 头痛欲裂,皇帝悠悠醒转。 姚不为赶忙放下药碗去扶:“皇上,您可算醒了。” “吵吵吵。你们出去吵。”皇帝皱眉,语气不佳。 皇后和董若笙福身,退出去。 姚不为重新端起碗:“皇上,老奴喂您喝药。” 殿外。 董若笙扶扶鬓发:“皇上果然老了,头发白了许多。” 皇后捻佛珠:“人都有老的一天,天子也不例外。” “姐姐说得对。妹妹受教。”董若笙颔首,转身朝另一边走去。 茂馨嬷嬷急忙上前搀扶主子:“皇上龙体抱恙,太子理应有所表示。” 皇后瞥一眼贵妃的背影:“嗯,去办吧。他啊脑子笨就算了,一点眼力见也没有。” 儿子不够出息,母亲操碎心。她眼眸微抬,唇角扬起笑。 太子入宫侍疾,众皇子陆陆续续进宫问安。 皇帝烦不胜烦,下旨不许他们在身边。皇子们一个个退下,离开皇宫。 与此同时,永安侯府孙辈先后意外殒命。几个儿子势同水火。 李思蓉坐在镜子前,露出狠辣的笑。 不够,还不够…… 上官海桐安静坐在书案后练字,日复一日不停歇。 转眼两年过去。 出孝的第二天,上官海桐穿上鲜艳的衣裳,佩戴金钗。 与以往清丽脱俗的模样不同,十九岁的她一身贵气,雍容典雅。 幻霜一脸笑:“姑娘越发美丽。如今出孝,估计整座城的媒婆都要来说亲。” “贫嘴。”上官海桐含笑起身。 相比三年前,幻霜更为稳重:“这两年,二姑娘、三姑娘和四公子在姑娘的教导下逐渐成才。二姑娘十七,三姑娘十六,也是时候考虑终身大事。” 上官海桐不置可否。 实际上杨兰艺已然在四处相看,想为三个女儿找个好归宿。 幻霜知道姑娘不喜欢听,识趣转移话题:“边关打了胜仗,七日后设宴。出孝后姑娘第一次参加宴会,可要好好打扮一番。皇上新封的将军姓卫,正得圣宠。” 卫…… 上官海桐一笑:“是啊。是要好好打扮一番,去参加宴会。” 十七岁春风得意的将军,策马归京。身边跟随两个结拜兄弟,均身居要职。 皇帝亲自接见,设宴接风洗尘。 宴席当日。 上官思桐挑衣服怎么都不满意:“这件不好看,那件颜色不好。就没有合适的吗?” 云屏收起散落的衣服:“要不姑娘去问问大姑娘,有没有好缎子临时赶制一件?” 她是打趣,上官思桐却当了真:“我这就去。” “哎,我说笑的。”无论云屏怎么喊,人已经跑远。 如虹赶紧追上去。 上官思桐跑至落晚院,远远瞧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出来。 虽三年未见,还有熟悉的模样。她放慢脚步,整理下衣裳走过去。
一百四十八、姐姐还没成亲,哪有妹妹出嫁的道理(1 / 2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