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戛然而止,夜色中,星空闪烁,似乎在等待下个故事。
### 第169章:关灯的那一刻(续)
前文结尾的夜色中,星空闪烁,那种等待感就像社交媒体上的转发链,每条消息都暗示“下一个是谁”。
果然,宇宙这家伙太会玩梗了——它从不缺观众,尤其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,那位白露女士决定上演一场“关灯秀”,让大家知道,黑暗有时比灯光更能点亮真相。
哈,人生啊,总是这么反直觉,你以为关灯是结束,结果可能是最好的开头。
话说南极的极夜最深时分,那种黑暗能把人吞没,比熬夜刷剧还沉浸。
白露,她是南极洲生态穹顶的管理员,“生态人格”理论的狂热实践者,大家都说她理性得像AI,但骨子里透着悲悯,像个温柔的环保战士。
她站在穹顶中央的控制台前,周围是层层冰霜,触感滑溜溜的,像手指擦过玻璃。
空气中弥漫着苔藓的泥土味,闻起来清新却带着点潮湿的苦涩,耳朵里只有风在冰层上呼啸的低吼声,像是远古的叹息。
白露深吸一口气,胸膛起伏暴露了她的情绪——不是犹豫,而是那种“够了,该放手”的解脱感。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她喃喃自语:“灯光这玩意儿,亮着亮着就成了负担,关掉它,说不定还能省点电费,哈哈,太佛系了吧。”然后,她伸手按下主开关,啪的一声,整个穹顶的人造光源全灭了。
瞬间,视觉上漆黑一片,只有窗外极夜的微光渗进来,感觉像被裹进一张冰冷的毯子。
苔原陷入绝对黑暗,触觉上,地板的寒意直透脚底,她跪下身子,双手贴地,掌心感受到那股熟悉的脉动——“摇篮曲苔藓”的颤动,节奏缓慢,像心跳在说再见。
嗅觉上,空气更浓了,带着苔藓腐烂的淡淡甜味,她闭上眼睛,低语道:“走吧,别赖着了,这世界总得学着自己呼吸。”
那一刻,她觉得自己不是在关闭光源,而是在给某个老朋友送行,幽默地想:这招“关灯逃跑”也太老套了,难怪科幻片里总爱用——省事还浪漫。
三天后,事情开始有点科幻过头了。
遥感卫星先抓到个奇葩现象:启程带星云外围冒出一圈环形暗区,形状活像一只闭合的眼睑,视觉上诡异得像在眨眼。
全球的新闻频道炸了锅,有人调侃道:“这眼睑眨得太及时了,难不成是宇宙在打哈欠?”
与此同时,十七个语脉节点的地下岩层同时检测到一次微弱震波,频率怪异,既不像心跳的砰砰响,也不像风的呼啸,而是种从未见过的节律——温和、决绝、带着启程的重量。
触觉上,如果你在现场,会觉得大地轻轻一颤,像有人在轻轻敲门。
嗅觉上,没什么变化,但空气似乎更清澈了,带着种“新开始”的味道。
震波没扩散开来,而是向内坍缩,形成了个稳定奇点,随即像烟消云散。
哈,这也太会接梗了吧,简直是“黑洞版告别”,你以为它要来个大爆炸,结果它选择内卷式消失——太现实主义了。
然后镜头切到火星地底,那颗沉寂已久的心脏——艾琳娜之前关掉电源的那玩意儿——它居然在第十一,也是最后一次,跳动起来。
听觉上,砰的一声,像是遥远的鼓点,震得房间里的灰尘都抖落下来。
屏幕上突然闪现三个字:“我去了。”字体简洁,像个签名,视觉上绿光一闪就灭了。
紧接着,风从无数敞开的窗中吹过,卷起最后一片金色尘埃,汇入横贯天际的光带。
嗅觉上,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的焦灼味,触感上,尘埃轻柔地拂过皮肤,像最后的拥抱。
尘埃融入光带,宛如一颗星辰终于踏上自己的轨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