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不意外。
自从遭到卡梅隆等创始人陆续抛弃,这家公司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。
只有好莱坞特效领域超级大导加超级大IP,才有可能养活这样一头巨无霸。
破产在所难免。
现在有人愿意接盘,哪怕这家华夏公司无法完全接纳D2目前在职的300多名员工,但是对于D2来说也是最好的结果了。
总的收购金额大概在3500万左右。
没办法,D2总资产为2.05亿美元,但是累计债务2.149亿美元,破产清算之后,几乎什么都不剩了。
3500万美元相当于只买了个名头,然后获得了处置这些员工的资格。
和之前收购的好莱坞特效公司一样的处理方式。
愿意去香江的进淘气鬼一部,愿意去内地的进二部。
原本,张宸语是打算新成立一个三部的。
但是被戚昊给阻止了。
他觉得没必要成立什么三部,D2的人员应该学会融入老团队,等到时机成熟了再组建三部也不迟。
300多名特效工程师,最终大概有280多人选择来华夏工作。
接近95%的员工都没走。
生存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,尤其是在米果那边,一旦你失业又不能很快的找到工作,房租、房产税、保险等等直接就能把你压垮。
存款什么是不存在的。
和提前消费没什么关系,他们就是存不下来什么钱。
有了D2这个级别的特效公司加入,不管是对科幻电影,还是对动画电影,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推进作用。
媒体还蜂拥报道了一下。
主要是给大家科普D2在行业里是个什么样的存在,而能够收购D2的中昊娱乐又是多么牛逼。
让不少网友觉得扬眉吐气了一把。
其实,只有专业人士才明白。
收购只是开始。
中昊娱乐付出的代价也不小。
退市损耗、收购佣金、人员遣散、新员工安置……
算下来直接超过了五千万美元。
华语电影圈能够花这么多钱投入到特效这一块的,也就戚·小巴菲特·昊这种狠人了。
不是其他公司花不起,主要是买下来之后呢。
光是养活这些人都是问题。
假如这些人平均年薪50万——对于这些洋鬼子,这个薪水已经低到快要让他们崩溃了,实际上戚昊这边给他们的薪水,平均下来在60万年薪左右——那么300人一年下来就是1.5亿人民币。
而之前D2的很多客户,都不会再继续合作。
比如已经在接触的《安德的游戏》,还有Lady&na的新香水广告,在“虚拟Tupac”成功后与CORE media合作创造猫王普雷斯利的虚拟形象等等。
至少在一年半载里头,这两三百号人绝对入不敷出。
此外,国内的特效公司根本没有那么赚钱。
好莱坞电影动不动就成本一两亿美元,而国内的,成本过亿人民币就是大制作了。
一亿成本,演员要占30%,其他的再扣扣,能够拿来给特效团队的,也可能也就一两千万甚至几百万。
都不够发工资的。
现在戚昊把特效公司搞的这么大,整个淘气鬼一部和二部加起来足足有七八百人,大家就觉得他在作死。
戚昊是在作死吗?
其实也没那么绝对。
他现在有了统子哥给的基础科技大礼包,里边软硬件都有。
基础科技大礼包虽然很“基础”,但也确实是“大”礼包,它足够的大,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