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道谈了一下。
赵俣把话说明白了,辽东自己势在必得,若是种师道有妇人之仁,此战自己可以派别人去。
不怪赵俣对种师道有这样的担心。
历史上,种师道在奉命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时,表示过:“今日之举,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,又乘之而分其室焉,师出无名,何以成事?”
种师道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家张载,除了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精神绝句,他还和理学大师朱熹、程门二兄弟一起讨论出台“存天理灭人欲”、“饿死事小失节事大”等道德理念。
换而言之,种师道虽然是一名将军,但他骨子里有文人儒雅的特质,深受儒家道德观念的浸染,行事往往多了几分仁厚与审慎,少了几分杀伐决断的果决。
说老实话,要不是大宋现在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统帅,其他人资历和能力都差一点,不如种师道保险,就冲种师道在历史上说过的这番话,赵俣可能不会用种师道,哪怕他在历史上名气很大。
听见赵俣用“妇人之仁”来形容他,一方面种师道感慨赵俣对他的了解,知道他是什么性格;另一方面,种师道觉得赵俣有点侮辱他了,此次战事,关乎大宋的兴衰荣辱,关乎辽东半岛的得失,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,更关乎朝廷的宏图大略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,容不得有半点妇人之仁?
种师道有心不接这个任务,可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,他不想错过这个名留史册的机会,而且他也不放心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到别人手上。
于是,种师道给赵俣下了军令状。
赵俣向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,既然将此事交给了种师道,就让种师道全权负责了。
种师道知道赵俣的性格,这事他要是干好了,少不了他的升赏,要是干不好,赵俣肯定会要他脑袋。
综上种种,当辽东半岛的港口被宋军一一攻占,大军深入内陆之后,种师道一改往日的温和,杀伐果断,神机左军和东辅军在他的指挥下,如猛虎下山,势不可挡。所到之处,金军要么望风而逃,要么被迅速歼灭。一路上,宋军势如破竹,辽东半岛被渐渐被大宋收复。
关键,若是有民众胆敢阻挡宋军前进,种师道也全都严格按照朝廷的指示,一律车轮放倒,杀无赦……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