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五章 直接决战,没有试错的机会(3 / 4)

上待遇好。

在很短时间内,兵部就招募了三千高丽兵,以及近万民夫,他们跟随休整好的宋军,在刘锜、杨沂中、岳飞等将的率领下,继续向开京挺进……

次日。

赵寿率领手下的一众人等来到了礼成城。

赵寿代表陈遘、种师中将大宋高丽宣抚司的牌子挂上。

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将在这里,运用军事、政治、外交等手段消灭高丽,断掉金国的一条手臂。

又过了一日,此战的宣抚使、都元帅陈遘也来到了礼成城,并准备好了上前线亲自指挥开京之战。

世人大多只知道宗泽、岳飞是民族英雄善战,不知道陈遘其实并不输他们,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,他绝对是宋朝的超一流名臣,不输章楶的那种。

这不是夸张,而是陈遘太有能力、履历太漂亮了。

陈遘二十一岁中进士,初任莘县、雍丘县令,政绩显著,受到魏尹蒋之奇、冯京、许将等交相推荐。

没几年,陈遘就升为广西转运判官。

后来,陈遘任商州、兴元知府,又擢升给事中,任淮北淮南转运使,主持大宋最重要的交通运输,并助大宋剿灭了方腊起义。

在此期间,陈遘升为龙图阁直学士,负责管理杭州。他创“经制钱”,以严格财经制度,限制贪污。同时,他还下令召集真、杨、润、楚诸郡戍卒二万多人,清理旧有渠道,新开凿漕运三百余里,解决了杭州人饮水和航运困难。

金兵第一次南下时,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攻打河间府,陈遘担任河间知府,率军民全力据守,使金兵久攻不下。

靖康元年,陈遘任中山知府、兵马元帅,驻守中山。

等到靖康之耻发生时,赵构创建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府,当时,担任大宋元帅的就是陈遘,宗泽、汪伯彦都只是副元帅。

两宋时期,最重要的五大保卫战,陈遘一人就打了两场,并且两场都打得极为艰苦,让金人吃尽了苦头,为宋朝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和机会。

只可惜,打中山保卫战时,陈遘坚壁清野,困守待援半年之久。

后来,金兵三面进攻中山,军心离异,陈遘命总管率兵出城迎战,总管拒绝被斩,接着命步将沙振迎战,沙振惧怕出城,率兵闯入陈遘家中将其一家老小十七口全部杀害,中山失守。

当时,陈遘才三十七岁。

金军入城后,见陈遘尸首肃然敬立,誉之为“南朝忠臣也”,将他葬在铁柱寺。

以陈遘的成长经历来看,如果不是英年早逝,他妥妥的是宰相之才。

这些年,赵俣一直重点培养陈遘,哪里艰难,把他调到哪里,他从来都没让赵俣失望过。

如今,蔡京已经快七十岁了,赵俣肯定要培养蔡京的接班人,而陈遘就是赵俣的选择之一。

所以,此战赵俣才会让陈遘来担任宣抚使,甚至在计划此战之时,赵俣就让陈遘主持了。

别看陈遘现在才三十来岁,但他行事稳如老狗。

早在很久之前,陈遘就派人调查清楚了:

高丽京军的核心编制为“六卫二军”,这套体系归高丽重房管辖,是高丽王朝中枢的核心军事力量。

二军属于侍卫军范畴,合计分为三领,其中鹰扬军占一领,龙虎军占二领。按高丽军制“一领约一千人”的标准,二军总兵力约三千人。在二军之中,鹰扬军地位最高,是高丽王的近卫军,其首领称上将军,又唤“班主”,意为武班官员之首;龙虎军则作为常规侍卫力量,辅助鹰扬军履行侍卫职责。

六卫是高丽京军的战斗主力,总计分为四十二领,各卫领属与兵种配置各有不同。

——其中“保胜”为步兵、“精勇”为马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