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(3 / 4)

鳯来仪 浅醉笙歌 4773 字 2个月前

们的。陛下为何不把这封信烧了?重写一封让他们掉以轻心的信给他们重新送过去?”

坐在上位的苏江月笑道:“不过是一封信罢了,没什么可怕的。如今的安狼国,早已衰败不堪,国中竟到了无将可用的境地。况且,谁都清楚安兰柏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,他重用封允,致使祸国殃民的局面出现。即便我们不主动攻打安狼国,它自己也会逐渐走向灭亡。”

谷媛提醒道:“陛下,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!”

“没有那么多万一,朕打仗,从来不信天命,自信自己。安狼国弱小,可朕的燕国,骄兵悍将多不胜数,一个小小的安狼,朕还没必要放在眼里。”

一窗昏晓送流年,转眼就到了酉时。

邑都城中,卞世光正在让人四处招贴征兵的告示。

卞世光是招平民百姓当兵,卞世光怕百姓看不懂听不懂,于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在告示里写着,朝廷征兵,征十八岁以上,六十岁以下的壮年男丁。自愿当兵的,每月可领两袋米,三件棉衣两件纱衣和一两银。自愿当兵的将士,管一日三顿饭,不仅吃饱喝足,还有地方居住。

卞世光还怕百姓不识字,便让士兵拿着布告去大街小巷四处吆喝。

此话一出,不少穷人家的青壮年男丁都纷纷加入了征兵的行列。

卞世光也是信守承诺,当大家刚过来报名参军时,卞世光便给这些人发柴米油盐还发钱,发完钱后还发衣服。

众人看到这些当兵的人,人人有衣穿,有钱拿,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参军。

虞朝只用了一个下午,便在邑都招募了一万人。

卞世光的布告不仅在邑都发布,还发到虞朝的其他四州。

虞朝其他州里的贫苦百姓也纷纷赶到了邑都,加入到了参军的行列里。

当信鸽飞到安狼国洛州时,已经是三天三夜后了。

信鸽的信是被侍卫呈交给封允,当封允看过后,再决定要不要交给安兰柏。

封允看过安兰秋的家书后,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,便自己拿着信去往安兰柏的寝宫。

这时的安兰柏正与檀济唠着家常。

安兰柏笑着,“外祖父,再过几日,就是您八十一岁的寿辰了。寡人让人寻了一块好玉,想把它雕成仙鹤的模样,寡人祝外祖父能松鹤同春,福寿绵延。”

檀济笑道:“大王有这份孝心就好。大王,其实臣呐不需要这些东西,只要大王能听臣一句劝,那就比什么都好。”

安兰柏疑惑道:“不知外祖父想劝寡人什么?”

檀济应道:“大王,封允心思不纯,他一个阉人,既不会带兵又不会打仗,有何资格统领三十万禁军?况且,安狼不比兴虞燕南陌四国,安狼所有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三十万,所以呀,陛下还是赶紧将兵符收回来,撤了封允禁军首领一职吧。”

檀济的话好巧不巧,被正要送信给安兰柏的封允听到。

封允闻言,眉眼一沉,露出阴险的表情。

檀济,你给我等着。

封允因心里的恨将手中的信一把捏的皱巴巴的,他一怒之下,转身离去。

转眼就是八月,这日立秋,京畿城中,热闹非凡。

立秋也被称作啃秋,大街小巷,处处都是卖肉,秋桃和西瓜的,因为民间有言,立秋补膘,立秋吃西瓜,不会拉肚瓜。

至于卖桃,是有传言说,将桃吃完后,桃核留起来,除夕时丢进火炉烧成灰烬,寓意“辟邪长寿”。

而在虞朝有鱼米之乡之称的秦州,在立秋这日,会有晒秋”习俗,将收获的玉米、辣椒、豆类等铺在屋顶、晒谷场晾晒,既防潮又备冬粮。

秋收将至,百姓们还会在立秋这日祭祀土地神,感谢其保佑五谷生长,同时祈求秋收顺利。

事后则会凑钱杀